千年学府,弦歌不辍;问道之旅,意蕴深长。今晚20:30,由江苏卫视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大型文化纪实探访节目《中华书院》将正式开播。中国当代诗人、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川,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,江苏卫视知名主持人李响,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教授李春颖,自媒体博主蔡紫一道走进白鹿洞书院,在朱子遗风与先贤智慧的感召下,探寻中华文明的根与魂。
与先贤跨时空“邂逅”,西川:你和古人没那么远
白鹿洞书院坐落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,开创于唐代、因“白鹿先生”李渤在此地读书得名、振兴于南宋朱熹之手,享有“天下书院之首”“海内第一书院”的美誉。
迈入白鹿洞书院,只见建筑重檐翘角,庭院花格,步步为景。在这个淡雅又不失庄重的楼阁庭院里,先贤书院、棂星门、白鹿书院、紫阳书院和延宾馆五大院落沿着溪水一字排开。“我用苏东坡的眼睛看庐山,用周敦颐的眼睛看一草一木。我觉得真是,你跟古人没有那么远。”西川忍不住感叹。
从朱熹的“格物”到宋应星的“开物”,从周敦颐的《爱莲说》到苏轼的《题西林壁》,这一趟书院的“浸润”之旅,让嘉宾们感慨万千。“原来文明的传承除了文化自身之外,它还有载体。”李春颖说道:“我们通过阅读经典来了解它是一方面,但是当我们身临其境走到这里,又是另外一种感觉。只要我们生在这块土地上,这个文化的一部分就一定长在我身上。”自媒体博主蔡紫则表示:“以前我只知道几个书院的名字,我今天真实地感受到,它是让一个人更广阔的过程。”就像李响说的那样,“进了书院不要怕看不懂,捧着书发会儿呆都有意义。”
杨立华为高考生支招,“要对自己有充分认知”
众所周知,书院文化和科举制度的兴起,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两座丰碑。身处白鹿洞书院,杨立华有感而发,他表示中国古代历经八百年的探索,才有了“文章取仕,考试取材”的制度,用公平的考试制度来选拔人才,几乎是打破阶层固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。
而对于正在面临志愿填报的高考生们,杨立华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。“首先要对自己有充分认知。如果你觉得自己天分足够高,就应该去从事最基础的学术研究。因为推动人类进步的还是思想和学术。”西川则坦言,自己给出的所有建议,其实都指向“无用”。“学习这种东西,如果要立竿见影的有效果,这跟我理解的对学问的追求,就不是一回事。”对此,杨立华深以为然,在他看来,书院是培养一种“超功利”的地方,“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培养‘超功利’的那种精神人格的脉络,一味地都卷到功利心里去,这个社会就没有了向上拔升的力量。”
今晚20:30,锁定由江苏卫视和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《中华书院》,让我们一起聆听历史的回音,探秘文化的瑰宝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